比如,韩方高管会按照发展规划确定本年度各区域开店数量,平时店租成本为每天每平方米2元,市场开发部门人员为完成任务不惜出高价,有时甚至会达到3元、4元。高昂的店租直接拉抬了经营成本。“平时,韩国总部派驻的韩方高管数量多达三四十名,每个高管每人每月开支高达15万至20万元人民币。”车巍回忆道,韩国企业有着优厚的福利待遇,高管赴华任职可携带家眷,韩国每家有三四个孩子,教育、医疗、住宿费用全部由公司报销承担。有些韩方高管每月仅房租就高达三四万元。“更多中层和基层员工来自中国本土不同的公司。乐天玛特通过并购过快扩张,但人员储备不足,加之企业缺乏对员工的培训,各个店面管理风格也不尽相同。”
除了前期开店、人员成本远高于中国本土企业,超市运营成本也居高不下。韩方人员追求开店的广度,致使很多城市都是单店运营,无法形成规模优势,供应链的物流配送成本较高。车巍曾负责区域采购业务,他指出,乐天玛特总部采购部门只负责合同审批,供应商则由各个区域在当地选取。开店数量看似不少,乐天玛特却始终没有真正做到集中采购。
韩方一般很讲信誉,采购的商品只要进店就认可为完成交割,财务就会立即付款。而中国本土超市往往会将款项拖欠一段时间,如商品到期无法尽数销售,还会与厂家谈判进行退货退款。
各方面成本居高不下,乐天玛特抢滩中国的道路并不顺利。在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间,乐天玛特合计亏损195亿韩元。公开数据显示,2016年乐天玛特海外市场共亏损240亿韩元,其中九成出血点仍在中国区。
更让中方员工感到忧虑的是,韩国乐天集团家族内部爆发的“争权夺利”。据韩国媒体报道,此前乐天集团由创始人兼总会长辛格浩的次子辛东彬主政。2015年1月,辛格浩又支持长子辛东主掌权,将身边次子辛东彬的心腹“赶走”,而中国市场持续亏损也成了家族矛盾的一个焦点。“在乐天家族内斗时,乐天玛特的中国战略也出现了摇摆,开店计划受到干扰,甚至关停许多店面,中国市场由扩张转向收缩。”让车巍念念不忘的正是这一年7月,他所在的山东大区关闭了青岛、威海和潍坊五家超市,其他地区卖场也相继出现关店现象。
直到2017年初,韩国不顾中国反对,执意把萨德反导系统部署在韩国星州基地。也正是由于乐天集团董事局为部署萨德供地,引发消费者抗议。最初,韩国乐天集团公开声称“绝不放弃中国业务”。
可仅仅一个多月后,乐天集团在华112家门店已关闭87家,剩余卖场销售额也减少八成以上。乐天集团表示,截至2017年8月,乐天玛特因“萨德”风波在中国已损失5000亿韩元(约合人民币29亿元)。如停业状态持续到年底,损失金额将达1万亿韩元(约合人民币59亿元)。
短时间内企业恢复经营无望,乐天集团被迫从2017年9月着手出售停业中的乐天玛特。
甩卖与接盘
乐天集团当年斥资60多亿元人民币买下江苏时代超市,如今这部分资产均在停业状态,只能卖出16亿元的价格。而在网络巨头纷纷涌入零售业的今天,买下72家实体超市的是一家区域性的零售商——利群股份(601366)。
利群股份总部位于山东青岛,其零售连锁业务以百货、超市和电器全品类经营为主,门店均在山东布局。2017年4月,该公司在A股上市。根据今年一季度数据,利群股份拥有41家零售门店,47家便利店以及4家生鲜社区店。
“公司刚刚上市一年急需扩张,恰在这时乐天玛特正欲撤离中国。”利群股份董秘张兵说,此次兼并收购计划完成后,公司门店数量将翻倍增长,经营规模也将持续扩大,区域发展范围不断扩张,从山东新进入上海、浙江、安徽三个区域市场,进而实现在全国区域迅速扩张。
不过,利群股份在尽职调查中发现,韩国乐天集团正式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后,各种遗留问题逐步显现。经营停滞带来的直接后果,就是造成100多万平米的物业闲置和数万员工失业,设备设施折旧损耗严重,员工生活来源失去稳定保障,拖欠门店各类供应商大量货款,大量租赁物业欠租,并产生一系列法律纠纷等。相继出现的多米诺骨牌效应“后遗症”,把各种社会矛盾交织于一起
停业越久,积蓄的矛盾、并购的代价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。终于经过两轮艰苦谈判,5月11日利群股份与乐天玛特达成协议,“交易价格据评估机构的评估净资产值,双方协商确定”,确定了16.65亿元的并购价。
多年来,乐天玛特经营不善、深陷亏损,接盘后如何迅速扭亏成了并购一方的最大考验。利群股份董秘张兵认为,韩方经营亏损很大程度上与跨国人员的人力成本过高,因物流外租等因素致使运营成本过高有关。而利群股份与其他零售商不同的是,坚持零售和批发并重,有着更为强大的供应链体系,不仅供应利群还包括其他零售商。公司可将山东现有供应链移植到华东地区,支撑80%商铺品类,结合自身与乐天玛特人力资源,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营业。 按照规划,未来乐天玛特72家店面逐步交割,利群股份力争不低于50家超市将继续经营下去。保留下来的卖场将分三批启动重新开业,第一批开20家,第二批20家,第三批力争在2019年春节前全部开完,2020年公司整体经营利润会有明显提升。
尽管中国零售业陷入萧条,包括沃尔玛、家乐福等外资巨头纷纷闭店撤资,但行业仍有一种观点认为,有人就会有消费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零售业与医疗、教育有着相同的战略投资价值。如今线上巨头纷纷巨资并购线下实体超市,恰恰证明零售业的价值所在。
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认为,眼下中国零售业呈现出线上线下融合、超市与便利店等多种业态共生的发展趋势。由于无法及时应变,洋巨头规模虽大,却呈现出“水土不服”、纷纷闭店撤离的现象。由于供应链作用越来越重要,零售商普遍不再看重布局的广度而是区域的密度,这给区域性零售商以发展机遇。由此,业界就会经常看到体量硕大、全球知名的洋巨头,却被一个个区域零售商瓜分蚕食的有趣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