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们终于不再追求大客流了,离开竞争激烈的写字楼,发现天地更加宽广。”然而这一模型能够打通北京市场的核心是什么?陶冶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:“好邻居扎根北京市场17年,首先是有别人进不去的社区资源;第二,好邻居的股东结构完善,线上、线下能够真正互动,与天猫一小时达的合作,也可以辐射到更多用户群体。第三,根据社区场景调整了店铺商品品类,柴米油盐、果蔬肉禽、进口零食、酒水、网红商品、日化百货应有尽有,基本可以满足一家三口的生活需求。”乍一看,好邻居似乎又回到了2001年的那个小型超市,然而最不同的应该是与生鲜品类的结合。

2017以来,“生鲜+零售”的模式就成为了便利店的标配,而好邻居升级店铺的推出,就已比同类竞品先行了半步,而好邻居的这“半步先行”,很大程度上是用易果的“半步后退”换来的。
与其它生鲜电商品牌不同,易果在O2O盲目扩张的年代选择砸重金构建安鲜达物流渠道,冷链物流技术为易果在生鲜行业构筑了较高壁垒。而在大家本以为易果会奋起直追之时,易果却选择“退后了半步”:为企业赋能,提供生鲜供应链、设备等技术服务,从一个竞争者退而成为支持者。作为阿里的生态级盟友,易果开始推进自己的新零售战略,而据陈俊奇介绍,在北京区域,好邻居将是易果布局的重中之重。
陈俊奇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杂志,在易果的新零售赋能战略中,首先就是要推动线上、线下一体化的行为,为企业提供多样化、智能化的解决方案。而易果目前在全国布局天猫一小时达,好邻居在线上也会因此更具优势。
结果未知的较量
资本进入便利店市场后,竞争已日趋热化,线上、线下的企业都想分一杯羹。一方面,7-ELEVEn、罗森等老派日资品牌加大投入、不断自我革新;另一方面,便利蜂、中商惠民等内资品牌也似乎都有不怕阵亡的能力。然而纵观2017年便利店的发展,也不难发现跨界融合的趋势。
跨界融合说来容易,但早在2015年,不少企业就曾蹚过O2O的深坑,然而与几年前不同的是,越来越多的线上互联网企业开始落地线下零售。
白泽资本(原以太资本)高级投资经理王宽在谈及这一问题时也说到,线下门店要比线上更复杂,除了要关注销售指标以外,线下门店还要因地制宜,关注节气、租金、水电等一系列问题。且两个销售管理系统的打通也存在一定难度。在王宽看来,线下门店整体是“进销存”的思路,而电商的逻辑还是流量,这是二者最本质的区别。
肖欣对这一观点表示了一定程度上的赞同。目前来看,好邻居、鲜生活、易果的当务之急就是多方渠道的打通融合。走进农科院的会员升级店铺会发现,好邻居的店员会经常对货架上的货品进行清点,以便随时更新页面的库存情况。在这个过程中,员工培训成为一大问题。
“新零售里,所有人都会参与到库存的准确性维护上,一个产品卖空了,店员就必须线上及时报警,而从电商运营的角度来说,页面头部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,哪个商品在上面、哪个商品在下面,都会对销量产生直接的影响。”在肖欣看来,这是线上、线下融合中最典型的冲突。
除此之外,《中国企业家》走访农科院升级店铺时还发现,货架中部分促销的生鲜商品曾出现不支持线下购买,必须通过线上下单的情况,对于这一问题,肖欣与陈俊奇给出的解释都是——彼时系统在调试,该问题现已得到解决。
肖欣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:“实际上就算是同为线下,一个商品在永辉和大润发两个店铺也不能横着走,线上和线下更是如此,是两套完全不同的逻辑。比如某商品在天猫的建档是1234,但是在线下的建档很可能就是4321,商品编码和条形码还没有打通。”据陈俊奇透露,调试的新系统将于近期正式上线,以促进多渠道的融合。
此外,有知情人士透露,鲜生活正准备引入某日系便利店高管,而该名高管若加入鲜生活,将负责整个鲜生活全国便利店市场的线下运营。除了北京市场,鲜生活也将在杭州对绿城旗下的便利店品牌“绿橙”进行整合,肖欣也希望,能将好邻居的投资模式复制到全国。
从另一个层面来讲,在所有的股权并购中,最重要的还是人的融合。很多企业虽有互联网公司的头衔,却并不能真正实现扁平化的管理。不同团队在融合之间必然遇到问题,而线下零售的深度改造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,如何建立清晰的客户模型、业务如何数字化,都是需要多方探讨。
好邻居的下一步,就是对商圈店铺的改造了。肖欣透露,新的商圈店型将在2018年第二季度推出,届时会加入更多黑科技、贴近中国消费者的元素。与此同时,好邻居还希望能同时完成300家门店的升级改造,并在北京新开设150家门店。